说起东莞,工厂林立是许多人的第一印象,改革开放40年,东莞经济迅速崛起,发展成为国际知名的制造业名城,是中国经济腾飞的先行者。在发达的经济背后,东莞还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青山环绿水,碧草绕红砖,斑驳的炮楼、红色的石砖、苍翠的古榕……这样的东莞有着一副岭南水乡的面孔。
去年以来,东莞围绕特多元旅游目的地的目标,一方面积极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以麻涌、清溪、樟木头、寮步四镇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单位为抓手,以麻涌、清溪两镇大项目建设为促进,打造“西有麻涌、东有清溪”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另一方面,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动美丽东莞建设,东莞利用松山湖生态园、茶山、石排等镇街丰富的古村落资源,大力打造历史文化旅游品牌,与此同时,积极探索农旅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全域旅游新业态发展。
回归绿水青山为了美好生活
初夏之夜,东莞麻涌镇华阳湖上流光溢彩,巨大的音乐喷泉在宽阔的湖面上喷涌变化。游客们乘着小船,置身其中,感受如梦如幻的夜色麻涌。民族歌舞、粤式文化、水乡人文生活等场景通过声、光、电、现代高科技手段展现在游客眼前,带给游客全新的视觉盛宴和游玩体验。很难相信,五年前,华阳湖周边还是化工、造纸、电镀、漂染等传统工业遍布的污染重灾区,而今却成了麻涌最美的地方,提升了麻涌人民的幸福感,也吸引了许多游客慕名而来。
麻涌以打造全域旅游镇为立足点,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产业兴旺之路,麻涌镇出台《麻涌镇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8套扶持政策,每年投入3000多万元扶持旅游业做大、做强。麻涌镇串联岭南水乡文化旅游景区、生态农业园区、白房子水乡无边创客基地、房车营地等,接待游客人数从2013年的40万人次跃升到 2017年的300万人次,旅游收入从2013年的4000万元上涨到2017年的6亿元。
在全域旅游镇建设上发力的,不只是麻涌镇,清溪镇也迎头赶上。清溪镇为加大旅游资源统筹和项目招商落地力度,成立了最美清溪旅游集团公司和“一轴一带五片区”旅游规划建设指挥部,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统筹、旅游办抓规划指导、旅游集团抓资源统筹和项目开发、领导小组和指挥部抓督导推进、旅游协会抓行业发展管理的全方位管理架构。此外,清溪引进 “古韵铁场村”“欢乐清溪湖”“运动大王山”等3个项目,总投资超230亿元,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接待游客超1000万人次,带动当地就业人数超2万人,实现税收预计超5亿元/年。
据了解,东莞大力实施“以点带面”发展战略,促进全域旅游全方位提升。实施“星星”提升计划,打造“月亮”项目工程,构筑龙头引领、多元发展、全域覆盖的空间格局。一方面加强“点”的打造,推动A级景区建设,吸引大项目落地。另一方面打造多条特色线路,加大“线”的串联,最终促成“面”的改善,持续推进旅游集散平台、游客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将公共设施建设从景点景区延伸至全域。在即将到来的“5·19中国旅游日”东莞系列活动举办期间,麻涌、清溪作为东莞全域旅游的领头羊,将分享其发展的思路和理念,促进东莞全域旅游的发展。
活化古村落品味历史悠长
古村落旅游,是近年东莞兴起的旅游新热点。最先火起来的,要数茶山南社明清古村落。这是一座有着800多年历史且保存完好的典型岭南血缘宗族村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共有全国重点文物19处,数量之多全国罕见,是名副其实的国宝名村。作为“国保”单位,南社古村落已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片区集丰富的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和工业旅游资源于一体。
近年来,南社古村落经引进民间资本、聘请专家顾问等方式,在做好文物保护的基础上,先后活化了“南社人家”乡村风情体验区,恢复了百年民俗活动“南社斋醮”等文化旅游项目,打造了“南社九大簋”“茶山绸衣灯公”等市非遗项目,开发了“南社人家”及“隐香古苑”民宿片区,推出了“莞香茶社”“南社书吧”等特色商铺和“非遗墟市”手信街,探索了一条极具茶山特色的古村落保育活化的路子,被誉为东莞古村落的“南社模式”。2017年,南社古村落景区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门票收入实现倍增计划,同比2013年增长了970%,景区旅游综合收益近千万元。
从南社出发,1.5公里的路程,便来到了另一处古村——牛过蓢,这是一个始建于宋朝的古村落,村里还保存着1.2万平方米的古树林。而在南社、牛过蓢古村北面,就是石排塘尾明清古村落。这里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规模较大、原生态保存最为完整的古村落之一,是研究岭南古建筑特别是广府建筑的重要实例。三个古村呈“品”字形排列,在人文、旅游资源各有优势,与优美的生态园景观相连,传统人文与现代生态相得益彰、融为一体。
在今年的“5·19中国旅游日”东莞系列活动中,将举行古村落旅游的推介会,吸引更多的游客走进东莞古村落,体验水乡风情。
农旅结合提升乡村旅游体验感
休闲农业旅游作为现代农业与旅游活动相结合的一个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农业产业链拓展、产业升级和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东莞市坚持农旅融合,不断提升农业园区旅游功能适应人们的旅游需求,东莞市旅游局和农业局除了举办高品质的农业旅游节事活动,提升东莞休闲观光农业的知名度,还指导休闲观光农业企业按照国家景区服务质量标准,提升服务质量,培育形成了农业观光、农业采摘、赏花休闲等多种业态,受到了广大游客的青睐,也让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发展休闲农业带来的实惠。
去年底,由东莞市旅游局与农业局联合举办的“走进岭南水乡体验创意稻田”休闲农业旅游体验活动充分发挥“农业+旅游”的作用。今年,乡村旅游正在迎来新时代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东莞市旅游局和农业局将农旅产业融合发展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继上一年组织开展“走进岭南水乡体验创意稻田”活动之后,趁着“5·19中国旅游日”系列活动的举行,联合推出一批农旅融合试点项目,为东莞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注入新动能。(撰文:陈熠瑶)
责任编辑:admin
说起东莞,工厂林立是许多人的第一印象,改革开放40年,东莞经济迅速崛起,发展成为国际知名的制造业名城,是中国经济腾飞的先行者。在发达的经济背后,东莞还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青山环绿水,碧草绕红砖,斑驳的炮楼、红色的石砖、苍翠的古榕……这样的东莞有着一副岭南水乡的面孔。
去年以来,东莞围绕特多元旅游目的地的目标,一方面积极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以麻涌、清溪、樟木头、寮步四镇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单位为抓手,以麻涌、清溪两镇大项目建设为促进,打造“西有麻涌、东有清溪”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另一方面,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动美丽东莞建设,东莞利用松山湖生态园、茶山、石排等镇街丰富的古村落资源,大力打造历史文化旅游品牌,与此同时,积极探索农旅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全域旅游新业态发展。
回归绿水青山为了美好生活
初夏之夜,东莞麻涌镇华阳湖上流光溢彩,巨大的音乐喷泉在宽阔的湖面上喷涌变化。游客们乘着小船,置身其中,感受如梦如幻的夜色麻涌。民族歌舞、粤式文化、水乡人文生活等场景通过声、光、电、现代高科技手段展现在游客眼前,带给游客全新的视觉盛宴和游玩体验。很难相信,五年前,华阳湖周边还是化工、造纸、电镀、漂染等传统工业遍布的污染重灾区,而今却成了麻涌最美的地方,提升了麻涌人民的幸福感,也吸引了许多游客慕名而来。
麻涌以打造全域旅游镇为立足点,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产业兴旺之路,麻涌镇出台《麻涌镇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8套扶持政策,每年投入3000多万元扶持旅游业做大、做强。麻涌镇串联岭南水乡文化旅游景区、生态农业园区、白房子水乡无边创客基地、房车营地等,接待游客人数从2013年的40万人次跃升到 2017年的300万人次,旅游收入从2013年的4000万元上涨到2017年的6亿元。
在全域旅游镇建设上发力的,不只是麻涌镇,清溪镇也迎头赶上。清溪镇为加大旅游资源统筹和项目招商落地力度,成立了最美清溪旅游集团公司和“一轴一带五片区”旅游规划建设指挥部,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统筹、旅游办抓规划指导、旅游集团抓资源统筹和项目开发、领导小组和指挥部抓督导推进、旅游协会抓行业发展管理的全方位管理架构。此外,清溪引进 “古韵铁场村”“欢乐清溪湖”“运动大王山”等3个项目,总投资超230亿元,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接待游客超1000万人次,带动当地就业人数超2万人,实现税收预计超5亿元/年。
据了解,东莞大力实施“以点带面”发展战略,促进全域旅游全方位提升。实施“星星”提升计划,打造“月亮”项目工程,构筑龙头引领、多元发展、全域覆盖的空间格局。一方面加强“点”的打造,推动A级景区建设,吸引大项目落地。另一方面打造多条特色线路,加大“线”的串联,最终促成“面”的改善,持续推进旅游集散平台、游客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将公共设施建设从景点景区延伸至全域。在即将到来的“5·19中国旅游日”东莞系列活动举办期间,麻涌、清溪作为东莞全域旅游的领头羊,将分享其发展的思路和理念,促进东莞全域旅游的发展。
活化古村落品味历史悠长
古村落旅游,是近年东莞兴起的旅游新热点。最先火起来的,要数茶山南社明清古村落。这是一座有着800多年历史且保存完好的典型岭南血缘宗族村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共有全国重点文物19处,数量之多全国罕见,是名副其实的国宝名村。作为“国保”单位,南社古村落已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片区集丰富的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和工业旅游资源于一体。
近年来,南社古村落经引进民间资本、聘请专家顾问等方式,在做好文物保护的基础上,先后活化了“南社人家”乡村风情体验区,恢复了百年民俗活动“南社斋醮”等文化旅游项目,打造了“南社九大簋”“茶山绸衣灯公”等市非遗项目,开发了“南社人家”及“隐香古苑”民宿片区,推出了“莞香茶社”“南社书吧”等特色商铺和“非遗墟市”手信街,探索了一条极具茶山特色的古村落保育活化的路子,被誉为东莞古村落的“南社模式”。2017年,南社古村落景区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门票收入实现倍增计划,同比2013年增长了970%,景区旅游综合收益近千万元。
从南社出发,1.5公里的路程,便来到了另一处古村——牛过蓢,这是一个始建于宋朝的古村落,村里还保存着1.2万平方米的古树林。而在南社、牛过蓢古村北面,就是石排塘尾明清古村落。这里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规模较大、原生态保存最为完整的古村落之一,是研究岭南古建筑特别是广府建筑的重要实例。三个古村呈“品”字形排列,在人文、旅游资源各有优势,与优美的生态园景观相连,传统人文与现代生态相得益彰、融为一体。
在今年的“5·19中国旅游日”东莞系列活动中,将举行古村落旅游的推介会,吸引更多的游客走进东莞古村落,体验水乡风情。
农旅结合提升乡村旅游体验感
休闲农业旅游作为现代农业与旅游活动相结合的一个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农业产业链拓展、产业升级和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东莞市坚持农旅融合,不断提升农业园区旅游功能适应人们的旅游需求,东莞市旅游局和农业局除了举办高品质的农业旅游节事活动,提升东莞休闲观光农业的知名度,还指导休闲观光农业企业按照国家景区服务质量标准,提升服务质量,培育形成了农业观光、农业采摘、赏花休闲等多种业态,受到了广大游客的青睐,也让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发展休闲农业带来的实惠。
去年底,由东莞市旅游局与农业局联合举办的“走进岭南水乡体验创意稻田”休闲农业旅游体验活动充分发挥“农业+旅游”的作用。今年,乡村旅游正在迎来新时代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东莞市旅游局和农业局将农旅产业融合发展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继上一年组织开展“走进岭南水乡体验创意稻田”活动之后,趁着“5·19中国旅游日”系列活动的举行,联合推出一批农旅融合试点项目,为东莞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注入新动能。(撰文:陈熠瑶)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