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5日―3月20日由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主办的"城市景观之路――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系列专题研修班(第二十期)"在北大科技园创新中心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设计企业的设计师、高校教师等共43人参加了这次研修班的学习。本期研修班包含专题课程内容、 中外交流论坛、实地项目考察、学院互动交流沙龙等精彩内容。 【详细】
十九 | 十八 | 十七 | 十六 | 十五 | 十四 |
十三 | 十二 | 十一 | 十 | 九 | 八 |
七 | 六 | 五 | 四 | 三 | 二 |
一 |
李迪华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副院长、副教授中国生态学会城市生态学委员会秘书长 | 王志芳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教授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美国德州A&M大学助理教授 | 李俊奇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硕士研究生导师,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环境工程学科带头人 | 车 伍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 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研究生导师 | 刘树坤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京都大学工学博士 |
轰 伟北京土人景观与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土人景观生态城市设计中心主任 | 刘玉杰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生态城市设计中心副主任、副院长 | 何美才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第二分院总工、德国卡塞尔大学景观规划专业硕士 | 石 春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三分院副院长 | Dieter Grau(迪特尔·格劳)德国戴水道设计公司总裁、首席设计师 |
探索更以真理为友的中国景观设计学教育与行业――李迪华 景观设计中生态与审美的辩证――王志芳 生态基础设施规划――轰伟 敏感城市设计――途径,方法和国际案例分析――迪特尔·格劳先生 |
|
绿色雨洪控制利用系统规划与景观协调――车伍 现代雨水控制利用技术的设计与应用――李俊奇 园区雨洪管理工程设计(以天津海河园区为例)――刘玉杰 生态水处理工程技术(以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为例)――何美才 城市湿地公园设计(以天津桥园为例)――石春 河流治理理论、文化及生态修复――刘树坤 |
|
李迪华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生态学会城市生态学委员会秘书长 在开场发言中李迪华老师首先对与会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设计师们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随后列举了目前城市建设中的各种危机和问题,如城市化催生的用水量的增加及其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等问题,呼吁大家思考我们今天应该如何行动,将众人的思维迅速引向了论坛的主题。 | 沈磊 天津市规划局副局长以及天津文化中心设计总负责人 沈磊博士演讲的主题为:人文天津、生态天津,通过对天津文化中心的设计实践分析讲述了天津对城市文化的追求,并通过介绍中新生态城建设,阐释了天津对生态城市的探索。 |
迪特尔·格劳 德国戴水道景观设计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设计师 迪特尔·格劳先生的演讲主题是"蓝绿网络――创建宜居城市",他讲述了在未来的高密度的城市中如何营造真正的宜居城市,以及在如何创造亲水环境、抵抗洪涝、解决目前的缺水现状的过程中设计师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随后他以戴水道公司在天津、宁波、青岛、新加坡的项目案例讲述了水敏感城市设计的理念。 | 晁晨 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景观所所长 晁晨先生分享了他对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的思考,他回顾了天津60年以来的规划、建筑设计的发展与成绩,从生态景观与水资源保护结合(海河保护)、与生态建筑结合以及生态的呼吸(郊野公园)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
尼尔·斯特柏克 丹麦RAMBOLL GROUP设计集团区域总监 尼尔·斯特柏克女士介绍了丹麦哥本哈根的可持续城市解决方案,并对中国如何借鉴哥本哈根的经验谈了自己的看法。 | 施蒂芬·瑞沃勒 德国GMP建筑设计事务所项目合伙人 施蒂芬·瑞沃勒先生讲述了天津大剧院项目的设计思路和过程,项目通过景观带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不同的文化元素连接起来 |
安德烈亚斯·贝克尔 德国KSP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总监 安德烈亚斯·贝克尔先生详细阐述了天津美术馆项目和青岛英蓝科技城项目的方案设计构思和设计过程。 | 车伍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以及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 车伍先生演讲的主题为:中国生态城市建设中雨洪管理的瓶颈问题及对策,他列举了中国雨水问题的现状并从雨洪管理层面提出我们应该如何建设生态、健康的城市。 |
赫伯特·德莱赛特尔先生 *赫伯特·德莱赛特尔先生(德国戴水道景观设计创始人、合伙人兼首席设计师) 指出很多人对生态城市还缺乏清晰的概念,但我们的城市面临着各种问题,我们应该去重新发掘建筑之间的空间,使景观不仅具备观赏功能还承担起基础设施的功能; |
戴友涵先生 *戴友涵先生(德国AS&P 建筑设计事务所中国区执行董事兼首席设计师) 讲解了他所认为的真正的生态城市,并指出生态城市的建设不仅需要设计师提供策略,还需要全体市民共同促进,更需要政府部门保证实施,在德国对绿色标准就有明确的立法保护 |
安德烈亚斯·贝克尔先生 *安德烈亚斯·贝克尔先生(德国KSP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总监) 谈到设计师应该脚踏实地做项目,致力于公众生活方式改变; |
沈承秀女士 *沈承秀女士(中国水利学会城市河流学组秘书处秘书长) 强调生态城市的实现,离不开生态水环境的建设; |
赵春水先生 *赵春水先生(天津规划院总建筑师) 提出生态社会应从自身做起,大家要更新观念,更新观点,更新行为; |
尼尔·斯特柏克女士 *尼尔·斯特柏克女士呼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思考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环境和生活,并从自己开始做好,为实现这样的生活而努力! |
唐克扬先生 *唐克扬先生(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设计系副教授,知名策展人、设计师) 首先探究了将城市发展和生态设计结合在一起的方法,之后探讨了如今怎样在城市里营造一种真正意义的亲水空间以及城市水安全的问题; |
常志刚先生 *常志刚先生(中央美院建筑学院副院长) 强调设计师应该从场地的问题出发去做设计,并以最直观的角度去思考; |
卡尔·哈蒙德先生 *卡尔·哈蒙德先生(天津施莱德照明器材有限公司市场营销总监) 介绍了天津大剧院照明工程的3个特点:安全、舒适、节能; |
陈黎女士 *陈黎女士(米亚建筑材料(昆山)有限公司市场营销总监) 介绍了其公司致力将德国的线性排水技术引入中国所做的努力,她希望与中国其他致力于改善城市水环境的公司一同努力,追求更大的成功; |
迪特尔·格劳先生 *迪特尔·格劳先生谈到他发现中国政府和民众越来越重视室外空间环境的舒适度,而如何做到这一点正是设计师应该关注的问题,生态城市建设需要跨专业的多方配合; |
施蒂芬·瑞沃勒先生 *施蒂芬·瑞沃勒先生谈了他来中国生活的经历,他说他住在北京的胡同里,在这种低密度的环境中生活得很愉快,他认为中国人在城市建设中应该选择适合自己和自己价值观的方式。 |
晁晨先生 *晁晨先生提出公众的保护意识是生态建设的强大基础; |
研修班高级设计师互动沙龙交流中 | 学员在研修班高级设计师互动沙龙踊跃发言 |
学员考察天津文化中心 3月19日上午9时许,研修班学员在德国戴水道景观设计公司中方设计师吴昊先生的引领下到达了本次考察的第一站,位于天津市河西区的天津文化中心… 【详细】 | 学员考察天津桥园 3月20日上午10时许,研修班全体学员乘车来到位于天津市中心城区河东区的天津桥园进行考察。学员们先后参观了园区内的水岸廊桥、高台林丘、下沉庭院、高架廊桥等主要景点… 【详细】 | 学员考察北京蟹岛绿色农庄 3月20日中午,研修班学员们结束了在天津的考察活动,登上大巴返回北京,北京蟹岛绿色农庄将是整个项目考察的最后一站… 【详细】 |
天津文化中心生态景观案例 作为一个占地面积90公顷的项目,天津文化中心提供了将城市水管理与开发相结合的创新性方案。它是在亚洲建成的第一个如此大规模的此类型城市开发项目,应用了创新性城市水敏感设计:洪水保护性城市设计;作为独立雨水管理基础设施的城市区域;提升城市之中的微环境… 【详细】 | 天津桥园项目案例 天津桥园是一个市级休憩公园,本设计从整体结构上创建了一个"城市――自然"多层结构谱系,与人对公园的使用强度相对应,在功能布局和形式上呈现由城市向自然的层层递变;同时,本案例探索尝试了"取样"的方式来营造富有特色的景观,将天津的地域自然和文化景观分解…。 【详细】 | 北京蟹岛绿色农庄 北京蟹岛度假村总占地3300亩,集种植、养殖、旅游、度假、 休闲、生态农业观光为一体。以产销"绿色食品"为最大特色,以餐饮、娱乐、健身为载体,让客人享受清新自然、远离污染的高品质生活为经营宗旨。是北京市朝阳区推动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的重点示范单位,也是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指定的北京绿色生态园基地。 |
2013年3月15日―3月20日由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主办的"城市景观之路――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系列专题研修班(第二十期)"在北大科技园创新中心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设计企业的设计师、高校教师等共43人参加了这次研修班的学习。本期研修班包含专题课程内容、 中外交流论坛、实地项目考察、学院互动交流沙龙等精彩内容。 【详细】
十九 | 十八 | 十七 | 十六 | 十五 | 十四 |
十三 | 十二 | 十一 | 十 | 九 | 八 |
七 | 六 | 五 | 四 | 三 | 二 |
一 |
李迪华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副院长、副教授中国生态学会城市生态学委员会秘书长 | 王志芳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教授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美国德州A&M大学助理教授 | 李俊奇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硕士研究生导师,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环境工程学科带头人 | 车 伍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 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研究生导师 | 刘树坤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京都大学工学博士 |
轰 伟北京土人景观与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土人景观生态城市设计中心主任 | 刘玉杰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生态城市设计中心副主任、副院长 | 何美才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第二分院总工、德国卡塞尔大学景观规划专业硕士 | 石 春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三分院副院长 | Dieter Grau(迪特尔·格劳)德国戴水道设计公司总裁、首席设计师 |
探索更以真理为友的中国景观设计学教育与行业――李迪华 景观设计中生态与审美的辩证――王志芳 生态基础设施规划――轰伟 敏感城市设计――途径,方法和国际案例分析――迪特尔·格劳先生 |
|
绿色雨洪控制利用系统规划与景观协调――车伍 现代雨水控制利用技术的设计与应用――李俊奇 园区雨洪管理工程设计(以天津海河园区为例)――刘玉杰 生态水处理工程技术(以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为例)――何美才 城市湿地公园设计(以天津桥园为例)――石春 河流治理理论、文化及生态修复――刘树坤 |
|
李迪华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生态学会城市生态学委员会秘书长 在开场发言中李迪华老师首先对与会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设计师们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随后列举了目前城市建设中的各种危机和问题,如城市化催生的用水量的增加及其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等问题,呼吁大家思考我们今天应该如何行动,将众人的思维迅速引向了论坛的主题。 | 沈磊 天津市规划局副局长以及天津文化中心设计总负责人 沈磊博士演讲的主题为:人文天津、生态天津,通过对天津文化中心的设计实践分析讲述了天津对城市文化的追求,并通过介绍中新生态城建设,阐释了天津对生态城市的探索。 |
迪特尔·格劳 德国戴水道景观设计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设计师 迪特尔·格劳先生的演讲主题是"蓝绿网络――创建宜居城市",他讲述了在未来的高密度的城市中如何营造真正的宜居城市,以及在如何创造亲水环境、抵抗洪涝、解决目前的缺水现状的过程中设计师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随后他以戴水道公司在天津、宁波、青岛、新加坡的项目案例讲述了水敏感城市设计的理念。 | 晁晨 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景观所所长 晁晨先生分享了他对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的思考,他回顾了天津60年以来的规划、建筑设计的发展与成绩,从生态景观与水资源保护结合(海河保护)、与生态建筑结合以及生态的呼吸(郊野公园)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
尼尔·斯特柏克 丹麦RAMBOLL GROUP设计集团区域总监 尼尔·斯特柏克女士介绍了丹麦哥本哈根的可持续城市解决方案,并对中国如何借鉴哥本哈根的经验谈了自己的看法。 | 施蒂芬·瑞沃勒 德国GMP建筑设计事务所项目合伙人 施蒂芬·瑞沃勒先生讲述了天津大剧院项目的设计思路和过程,项目通过景观带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不同的文化元素连接起来 |
安德烈亚斯·贝克尔 德国KSP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总监 安德烈亚斯·贝克尔先生详细阐述了天津美术馆项目和青岛英蓝科技城项目的方案设计构思和设计过程。 | 车伍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以及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 车伍先生演讲的主题为:中国生态城市建设中雨洪管理的瓶颈问题及对策,他列举了中国雨水问题的现状并从雨洪管理层面提出我们应该如何建设生态、健康的城市。 |
赫伯特·德莱赛特尔先生 *赫伯特·德莱赛特尔先生(德国戴水道景观设计创始人、合伙人兼首席设计师) 指出很多人对生态城市还缺乏清晰的概念,但我们的城市面临着各种问题,我们应该去重新发掘建筑之间的空间,使景观不仅具备观赏功能还承担起基础设施的功能; |
戴友涵先生 *戴友涵先生(德国AS&P 建筑设计事务所中国区执行董事兼首席设计师) 讲解了他所认为的真正的生态城市,并指出生态城市的建设不仅需要设计师提供策略,还需要全体市民共同促进,更需要政府部门保证实施,在德国对绿色标准就有明确的立法保护 |
安德烈亚斯·贝克尔先生 *安德烈亚斯·贝克尔先生(德国KSP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总监) 谈到设计师应该脚踏实地做项目,致力于公众生活方式改变; |
沈承秀女士 *沈承秀女士(中国水利学会城市河流学组秘书处秘书长) 强调生态城市的实现,离不开生态水环境的建设; |
赵春水先生 *赵春水先生(天津规划院总建筑师) 提出生态社会应从自身做起,大家要更新观念,更新观点,更新行为; |
尼尔·斯特柏克女士 *尼尔·斯特柏克女士呼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思考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环境和生活,并从自己开始做好,为实现这样的生活而努力! |
唐克扬先生 *唐克扬先生(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设计系副教授,知名策展人、设计师) 首先探究了将城市发展和生态设计结合在一起的方法,之后探讨了如今怎样在城市里营造一种真正意义的亲水空间以及城市水安全的问题; |
常志刚先生 *常志刚先生(中央美院建筑学院副院长) 强调设计师应该从场地的问题出发去做设计,并以最直观的角度去思考; |
卡尔·哈蒙德先生 *卡尔·哈蒙德先生(天津施莱德照明器材有限公司市场营销总监) 介绍了天津大剧院照明工程的3个特点:安全、舒适、节能; |
陈黎女士 *陈黎女士(米亚建筑材料(昆山)有限公司市场营销总监) 介绍了其公司致力将德国的线性排水技术引入中国所做的努力,她希望与中国其他致力于改善城市水环境的公司一同努力,追求更大的成功; |
迪特尔·格劳先生 *迪特尔·格劳先生谈到他发现中国政府和民众越来越重视室外空间环境的舒适度,而如何做到这一点正是设计师应该关注的问题,生态城市建设需要跨专业的多方配合; |
施蒂芬·瑞沃勒先生 *施蒂芬·瑞沃勒先生谈了他来中国生活的经历,他说他住在北京的胡同里,在这种低密度的环境中生活得很愉快,他认为中国人在城市建设中应该选择适合自己和自己价值观的方式。 |
晁晨先生 *晁晨先生提出公众的保护意识是生态建设的强大基础; |
研修班高级设计师互动沙龙交流中 | 学员在研修班高级设计师互动沙龙踊跃发言 |
学员考察天津文化中心 3月19日上午9时许,研修班学员在德国戴水道景观设计公司中方设计师吴昊先生的引领下到达了本次考察的第一站,位于天津市河西区的天津文化中心… 【详细】 | 学员考察天津桥园 3月20日上午10时许,研修班全体学员乘车来到位于天津市中心城区河东区的天津桥园进行考察。学员们先后参观了园区内的水岸廊桥、高台林丘、下沉庭院、高架廊桥等主要景点… 【详细】 | 学员考察北京蟹岛绿色农庄 3月20日中午,研修班学员们结束了在天津的考察活动,登上大巴返回北京,北京蟹岛绿色农庄将是整个项目考察的最后一站… 【详细】 |
天津文化中心生态景观案例 作为一个占地面积90公顷的项目,天津文化中心提供了将城市水管理与开发相结合的创新性方案。它是在亚洲建成的第一个如此大规模的此类型城市开发项目,应用了创新性城市水敏感设计:洪水保护性城市设计;作为独立雨水管理基础设施的城市区域;提升城市之中的微环境… 【详细】 | 天津桥园项目案例 天津桥园是一个市级休憩公园,本设计从整体结构上创建了一个"城市――自然"多层结构谱系,与人对公园的使用强度相对应,在功能布局和形式上呈现由城市向自然的层层递变;同时,本案例探索尝试了"取样"的方式来营造富有特色的景观,将天津的地域自然和文化景观分解…。 【详细】 | 北京蟹岛绿色农庄 北京蟹岛度假村总占地3300亩,集种植、养殖、旅游、度假、 休闲、生态农业观光为一体。以产销"绿色食品"为最大特色,以餐饮、娱乐、健身为载体,让客人享受清新自然、远离污染的高品质生活为经营宗旨。是北京市朝阳区推动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的重点示范单位,也是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指定的北京绿色生态园基地。 |